文章资料-库博笔记 游客
没有空气和阳光的长期监禁
【0934】by 最后编辑2023-07-19 13:19:36 浏览184

长期监禁是从14世纪初宗教裁判所施行的一种终身囚禁演变而来的,又叫“禁锢”,主要是让犯人在某些条件恶劣又无一丝光亮的建筑物里呆着,永远不得出来,直至最后难以忍受饥渴和窒息而死亡。因此,长期监禁是一种很重的刑罚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这种刑罚在希腊早就存在。在悲剧《安提戈涅》中,作者索福克勒斯对此进行了描述。安提戈涅把波里尼斯埋葬了,这是违抗底比斯克雷翁禁令的做法,于是她被判处死刑,关到一个岩洞里,堵住出口,饱受饥渴的折磨,最终死去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罗马曾招募一些贞女和处女,来执掌维斯塔女神圣火,如果她们不能按自己的职责行事,也要被判处长期监禁。不过,她们这种情况通常是按照宗教法典里的规定被判活埋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日本在14~15世纪,造桥时通常在柱子里塞上犯人,然后封好,据说这样桥梁会因受到犯人灵魂的庇佑而坚固耐蚀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这样的监禁处罚在法国阿尔比的宗教裁判所曾判过好几起,在阿尔比、图鲁兹和加尔加索纳,主要是对异教徒实施这类刑罚。有一幅题为《监禁犯获释》的画,作者是J.P.洛朗,反映的就是14世纪初发生在加尔加索纳的一个故事。画的是一些工人在市政官的监督下把堵住监狱的石门凿开的情景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长期监禁与遗弃无异。受此刑罚的并非只有异教徒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监狱内部从来就没有一定的规则。所以,长期监禁就等于是死刑,或者说未被宣判的极刑。在14世纪中叶,除了各种宗教团体的“地牢”,只在巴黎就设立了25~30座“特别监狱”。塔纳里大街上的一座牢房,长3.5米,宽2.1米,却有20个囚犯被关在里面,这座牢房每周都要死好几个人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像这样缺少空气和阳光的地牢,在大夏特莱监狱、小夏特莱监狱、巴士底狱、贡西埃日和弗尔雷维克监狱都有,犯人只要一进去便注定不会活着出来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例如,如果有一两天的时间呆在小夏特莱的“地修道院”里,就会感觉呼吸困难。圣日耳曼-德-普雷修道院在地下十多米的地方设置了顶棚极低的监狱,人在里面根本站不直。铺在地上的稻草被腐水侵蚀了。人们把关到这儿称为“进笼”、“抛荒”、“被弃”、“入井”或“进棺材”,这些名称让人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这种监狱的可怕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据考证,大夏特莱有个被称为“以波克拉斯河堤”的地方,囚犯在里面不能站也不能躺,而且双脚永远都是湿的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长期监禁不是教会法庭作出的,而是最后由官方宣判的。1485年,由于国王写了一封赦免信,议会宣布女囚勒内·德·维曼杜瓦的火刑暂缓执行,改判长期监禁,让她在圣无辜墓地“终其一生”。法庭为了执行判决,特意造了一座单身牢房给她,并在身着盛装的她进去后,永远地堵上了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