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资料-库博笔记 游客
为奴十二年
【0340】by 最后编辑2023-07-19 21:39:38 浏览238

每每想起黑奴被赤裸鞭打的场景,想象着他们被奴隶主挥舞着长鞭打得皮开肉绽、血花四溅,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。虽然黑奴距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,但这些确实是真实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惨剧,而且不可磨灭。所以后来看一部黑奴题材的电影《被解放的姜戈》,看得非常爽,因为我看到了主角姜戈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自身命运。虽然他刚开始也是因为一个德国赏金猎人金·舒尔茨从贩奴商人手中买下了他,只为缉拿各种通缉犯以换取报酬才获得了自由的,但之后姜戈许多的行动和成长,最终为他自己和他的未婚妻赢得了未来。


相比之下,这本《为奴十二年》就没有那么戏剧化了,也没有姜戈的那种反叛,甚至给人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。但毕竟这是一本传记,是根据所罗门·诺斯拉普的自传回忆录改编而成,是历史上的真事,他面对残酷命运所表现出的那些关于坚守生命、自由、尊严和信念的决心和执著,令我感动不已。


《为奴十二年》讲述的是1814年已经是自由人的黑人所罗门在拜访华盛顿特区期间被人绑架、卖作奴隶,12年后才被人从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棉花种植园里被人救出的故事。在那个年代,黑奴们虽同受压迫,但在生死去留之际依然选择无视和自保。造成这种情况是他们的错么?答案是否定的。他们当时处在奴隶主的权力控制下,任何的越轨行为都有可能招致肉体的摧残。而且自保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本性,在没有能力反抗的时候,在亲眼目睹无数同伴被鞭打之后,对胆怯的表现不过是对人类本性的尊重罢了。这时,能让他们命运稍微有点好转的,就只有奴隶制的受益者奴隶主了。


书中的奴隶主对奴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,有的会给奴隶念圣经,而有的只会念奴隶法规。前者对奴隶表现出了充分的怜悯同情和帮助保护,后者则只会摧残和虐待。然而,他们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,就算是好的奴隶主也只会把所罗门卖来卖去,面对一个黑奴的家庭被拆散也无所作为。就如书中说的那样:他对你好怎么了?他不还是奴隶主?很是有种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的感觉,由此可以看书南方奴隶主集团虽对待黑奴有着不同的态度,但立场毕竟是统一的。


还记得曾经看过同类型的作品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,我一点都不怜悯汤姆,因为他已经用自己强大的灵魂战胜了强加在他身上的悲惨命运,面对这样的生与死,怜悯是非常不合适的! 而所罗门不管是相对于姜戈还是汤姆,都显得太被动了。就连他最后重获自由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之下才得到的,而不是他努力奋斗得来的结果。


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忍受了苦难,忍受本身也是一种行动和毅力。如果说所罗门最后有什么成长和转变?那就是他忍受了体制,适应了苦难,经历了很多后重回家庭,更珍惜幸福,更积极投身于政治了。